有点“疯”的工位,小编也想要!
“爆改”的风吹进了办公室
“把公司当成家”
在不少上班族身上有了新的解释
把工位“装修”成家的模样
从自费买人体工学椅、竖屏显示器等科技硬装,到花草绿植、公仔手办等休闲软装,再到配置养生壶、便携茶具……“爆改”风催生“工位经济”。一年内逾千万人在电商平台网购工位装修产品,上海、深圳等地工会还举办了“最美工位”评选活动,“同事说我的工位像三室一厅”“让人不想下班的神仙工位”等话题阅读量过亿。
两三平方米的格子间,占据了上班族超过一半的非睡眠时间。工位上的方寸之地,成了家以外的另一个栖息所,影响着职场人的工作状态。
精心布置过的工位,被网友打趣:“职场人花式哄自己上班”“无疑是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微妙平衡点”“带着一点向往美好生活的执着”。毕竟,成年人的情绪价值都是自己给的,不妨为工位这片“自留地”注入一点生活的烟火气。
花几块钱在公司“耍大牌”
姓段应该怎么写?
上班打卡不能段先生,不谢!
最近,“00后的工牌有种淡淡的疯感”冲上热搜。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将姓氏变成“陈住气”“张工资”的谐音梗,更改工位牌。
工位牌要有“内涵”,工位上的绿植也要“讨彩头”。从“不蕉绿”到“万事不南瓜”,既能观赏又能吃的瓜果蔬菜,凭着谐音梗跻身“工位搭子”行列,让越来越多职场人乐于为“惬意”买单,也为绿植等行业开辟了新市场,还有人将工位风格与性格分析挂钩,视作员工画像的参考依据。
来看看00后是怎样“爆改”工位的——
有品牌市场部的员工,将名牌改为“朱队友”,称“已经懒得沟通了,你说晚上有太阳我都认了”,表达对职场中的无奈。
也有网友直接“躺平任嘲”,称自己是“什么都不董同学”,并表示:“别问,问就是不会”,对自我的工作价值进行解构。
还有网友,利用00后的“松弛感”,为部门安排上“吴法为您服务”“张工资”,再配上表情包,形成独一无二的工位牌。
在社交平台上,热心网友承担起帮忙起工牌名的任务:姓潘,“潘高枝”;姓肖,“肖消气”;姓黄,“黄恐不安”。
在这波“爆改”中,赛百味、可口可乐、科大讯飞等品牌也下场互动,借工牌梗收揽热度与关注。
在工牌上,除了由姓氏演化的谐音梗,也有人用猪猪侠、吗喽等表情包反映工作心境,还有利用MBTI(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彰显自己的人格特性,强调“我是E人,别跟我说话,不然我会畅聊到下班因为工作完不成被开除。”
“爆改”工位,有的人选择自己动手,打印后胶带粘贴或覆盖在原有工牌上,不用重金投入,还能随时更换。
也有人选择打印定制工位牌。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查询发现,定制工位牌单个成本在3元到10元不等。某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支持定制工牌,内页定制3元/张。
有商家推出工位牌定制服务,列出多个创意谐音梗工牌,价格根据尺寸大小、单面双面不等,价格在21.9元到25.9元之间,买家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姓氏及“发疯”文案发给客服进行定制。
“爆改”工位背后是职场人的个性表达
年轻人热衷于“装修”工位,希望在单调的工作场景中,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特色小天地,这是一种职场解压的有效策略,也是一种展示自我的个性化表达。
在传统的职场观念中,工位往往是冷冰冰的办公桌与电脑的组合。如果你去一些互联网公司,一进到办公区,可能会看见这样一幅景象:一眼望去,整齐划一的格子间排列紧凑、布局精密,就像一个大型网吧一样。它展示着企业的严谨和秩序,同时也给人一种压抑、局促的感觉。
这样的一方工位,尽管只有两三平方米,却是工作空间中属于员工的一块自留地。两点一线的职场人,每天要工作很久,如果它单调乏味,难免会给人以枯燥沉闷的感觉。再局促的空间,精心装扮后,也能变得温馨、有趣。
现代职场强度高、节奏快,职场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抬头看一眼工位上的绿植,或者看一眼喜爱的手办,能带来松弛舒缓的感觉,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工位爆改”可以缓解职场焦虑,而“爆改”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展现个性,也是一个重新发现自我,确认自我存在感、价值感的过程。
现在的职场主力,不少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有很强的分享和展示欲。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精心装修的个性化工位,不仅能在线下被同事“看见”,更能在线上平台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共鸣。
因此,“工位爆改”的风潮,才会从一种办公室文化,变成一种引发网友围观的网络现象。“工位爆改”的展示现场,连接起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职场人,共同分享讨论这份追求与热爱。
对年轻人来说,“工位爆改”超越了审美层面。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改成什么样子,而是改造的过程本身,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新布局,更是个人理念与情感在集体环境中的巧妙融入。而改造后在公共空间的展示,进一步强化了职场人的身份认同与自我价值感。
年轻人“爆改”工位在追求什么?
年轻人为何如此热衷于这种改造呢?从心理层面分析,这种改造满足了年轻人对于个性和自由的追求,也展示了他们在探索一种独特的工作美学。在快节奏的现代职场中,他们渴望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寻求慰藉。在他们的心中,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他们开始关注工作环境对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希望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来提升自己的工作体验和幸福感。
当然,这种变化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花费巨资装修工位完全没有必要,过于个性化的追求可能会影响团队协作。在笔者看来,年轻人的爆改风潮,正是对传统工作模式的反思和挑战。每个人对工作的理解不同,需求和价值观不同,对工作环境的追求自然也不尽相同。不必宣扬“把工位当家”,也不必轻言“好不好”“值不值”。要知道,爱具体的人,胜过爱抽象的人;爱工作本身,胜过爱工作的表面形式。因此,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鼓励他们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关注团队的整体利益。允许在共性中存放个性,这是现代职场文化的题中之义。
00后“爆改工位”走红
职场应该看到什么?
“爆改”能展示年轻一代的个性无疑,但看到个性更要看到需求,个性工位背后的职场环境问题需要更多人推动改变。
硬环境是一方面。传统格子间环境陈旧、布局死板,工位的工具属性明显。初入职场的大部分年轻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核心工作,在格子间内从事基础性工作,常有“被工具化”的感觉。人类学家项飙曾提出“附近”的概念,将“重建附近”作为对当下年轻人的一种建议。所谓“附近”,是指个体对周边环境和周边人际关系的认知,而“重建附近”则是呼吁个体在无法改变整体性环境的条件下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
对标年轻人的“爆改”之路,工位何尝不是一种“附近”?从生机勃勃的绿植到亚文化相关的手办和小卡,甚至当“焦绿”成熟,与同事的分享互动也成为“附近”的一部分。小范围的工作环境改造其实是一种情绪出口,让被灰白色格子间和统一装潢办公区压抑的自我重新生长起来。
因此,被“爆改”的工位不应当只被视作个性的代名词,我们更应该看到其背后被忽视的职场环境需求。千篇一律的格子间难以满足“打工人”的工作情绪需求和社会交往需求,工区环境的优化不能仅靠年轻人的“一腔热血”,更期待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爆改”。
软环境问题更需要重视。《2024年Z世代职场心理健康报告》显示,约70%的受访者曾因职场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晋升困难、内卷压力、性别歧视等问题成为困扰年轻人的主要因素,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职场软环境息息相关。
7月正值入职高峰,“如何快速融入团队”“五步教你和领导打好关系”等话题热度颇高,年轻人对职场软环境的焦虑可见一斑。有网友戏称入职是一种全新的“开盲盒”体验,团队氛围如何、同事关系是否和睦、领导好不好相处,这些因素在入职之前全凭想象,入职之后又亟待适应。
由此看来,职场软环境的改变任重道远,不妨将“爆改工位”的走红作为起点,推动建立更为平等和开放的职场关系。